目 錄
第一章 我國安全生產事故的現狀與分析1
11 安全事故的回溯統計3
111 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總統計3
112 解放以來我國職業工傷事故統計3
113 解放以來我國煤礦事故統計3
114 火災事故統計7
115 道路交通事故統計7
116 水運事故統計9
117 民航事故統計9
12 各類事故對比分析10
121 工礦企業事故對比分析10
122 礦山事故對比分析13
123 建筑事故現狀分析16
124 職業危害現狀分析17
125 道路交通事故的現狀及分析20
126 民航安全事故方面21
13 安全生產事故趨勢分析22
131 2020年各類事故死亡總量趨勢分析22
132 2020年職業工傷事故死亡人數趨勢分析22
14 我國安全生產事故現狀的判斷和問題分析24
141 我國安全生產事故基本判斷24
142 存在的主要問題26
15 安全生產“五要素”及其關系29
16 科學把握我國安全生產發展戰略的意義31第二章 安全文化發展戰略33
21 發展歷程及基礎35
211 國際安全文化的提出35
212 安全文化的定義36
213 我國安全認識觀和方法論的發展和進步37
22 發展現狀及問題39
221 國際安全文化的發展狀況39
222 安全文化在我國的發展40
223 我國公民安全素質狀況分析41
23 發展目標46
24 發展對策48
241 發展建設安全文化的理論體系48
242 政府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應發揮的作用48
243 社會公共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路及對策50
244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對策52第三章 安全法制發展戰略55
31 發展歷程及基礎57
311 我國安全生產法規的發展進程57
312 我國安全生產法規體系現狀59
32 發展現狀及問題60
321 我國安全生產綜合基礎立法與國外的比較60
322 安全生產法制不健全和執法環境有待改善61
33 發展目標63
34 發展對策64
341 完善安全生產法規體系,推動安全法制建設64
342 加強安全生產執法監管66
343 建立全面、全方位、多險種的保險體系66第四章 安全責任與監管發展戰略71
41 發展歷程及基礎74
411 我國宏觀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發展74
412 我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模式發展及現狀75
413 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標志性進步76
42 發展現狀及問題77
421 安全生產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體制問題77
422 安全生產的執法、監督、監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強78
43 發展目標81
44 發展對策83
441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83
442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國家安全生產運行機制85
443 改進政府監管方式88
444 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自律機制90
445 加強從業人員勞動保護維權機制91第五章 安全科技發展戰略93
51 發展歷程及基礎95
511 安全生產科學理論的發展95
512 我國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的標志性成果96
513 安全生產管理科學的發展97
514 國外安全生產科技的發展99
52 發展現狀及問題100
521 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的地位、作用遠遠未得到發揮100
522 我國安全生產科技與國外的主要差距102
523 我國安全生產科技需求104
53 發展目標105
54 發展對策108
541 加強安全科學技術研究,推進安全生產科技進步108
542 創造良好的安全科學技術發展平臺110第六章 安全投入發展戰略113
61 發展歷程及基礎116
611 事故經濟損失對社會經濟的影響116
612 安全生產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118
62 發展現狀及問題120
621 我國安全生產支持保障條件的對比分析120
622 我國安全生產投入支持保障面臨的問題及挑戰121
63 發展目標124
64 發展對策126
641 把安全生產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體系之中126
642 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投入水平127
643 加大國家和企業對安全生產的投入128
644 明確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的人員配備結構比例128
645 明確企業安全生產專項經費投入項目,實行安全專項經費
稽查制度130
646 建立國家安全生產隱患整改基金130
647 實行積極的國家財政、金融、稅收扶持政策131
648 推行安全生產國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132
649 建設安全社區,構筑城市安全生產保障屏障132附錄 我國安全生產發展戰略目標135
參考文獻139
序
安全生產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基本目標,是“以人為本”科學內涵的重要體現,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落實,是政府“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志。安全生產是保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生產經營單位實現經濟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從業人員最大的福利,關系到社會安定和諧,關系到人民安康幸福。重視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還是對國家、社會和家庭,都是事關重大的問題。安全生產對于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對于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現實和重要的意義。
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將安全寓于生產、管理和科技進步之中,要注意克服體制機制的弊端,注重源頭治理,實現本質安全。要結合中國國情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問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是一個正在工業化的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安全生產帶來挑戰。我們不能重復走其他國家的老路,要發揮體制機制的優勢和科技進步的后發優勢,縮短事故易發期。安全生產狀況還與一些深層次原因有關,如增長方式落后、行業管理薄弱、安全歷史欠賬嚴重、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等。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要研究安全生產的深層次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更要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在中央決定我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任職后的幾天內,我再次學習了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指示,回顧總結了多年來的體會,提出了安全生產的“五要素”。我想我們的職責就是在不同的崗位上,推進安全生產“五要素”到位,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的好轉。
一是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識。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識,強化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強化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領導干部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刻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要切實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行業和企業要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原則,落實各種事故防范預案。加強職工安全培訓,確立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的安全生產理念。安全是企業和社會永恒的主題,永遠是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真正做到警鐘長鳴,居安思危,言危思進,常抓不懈。
二是安全法制!栋踩a法》已經于2002年頒布實施,要廣為宣傳,深入人心。要健全《安全生產法》的配套法規和安全標準,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要將那些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上升為制度和法規。逐步建立健全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政府、企業、職工和公民的安全行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糾,體現安全監管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觀念真正落實到日常生產生活中。
三是安全責任。責任心是安全生產的靈魂。企業是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一把手”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職責,要制定和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方針和制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企業規章制度,治理安全生產重大隱患,保障發展規劃和新項目的安全“三同時”。各級政府是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主體,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出資人機構的監管責任,要科學界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綜合監管職能,要建立嚴格而科學合理的安全生產問責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訓。
四是安全科技。安全是企業管理、科技進步的綜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撐,實現科技興安。企業要采用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組織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國家要積極組織重大安全技術攻關,如煤與瓦斯突出、華北奧灰水患、靜電危害、高壓油氣井噴等重大安全技術,研究制定行業安全技術標準、規范。積極開展國際安全技術交流,努力提高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水平。
五是安全投入。安全需要投入,安全生產要付出成本,設備老化、安全設施缺失是安全的心腹之患,隱患不除,永無寧日。要解決歷史欠賬,消除不安全隱患,加快安全技術改造,需要解決資金渠道,建立企業、地方、國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資機制。企業是安全投資主體,要按規定從成本中列支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加強財務審計,確保?顚S。國家和地方要支持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要制定源頭治本的經濟政策,并嚴格依法執行。
我國當前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安全生產任務艱巨,安全生產監管任重道遠,安全生產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安全生產是神圣的事業,我們應該主動為黨和國家分憂、為人民分憂。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恪盡職守,殫精竭慮,積極承擔起極具挑戰性、探索性和風險性的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上,勇于實踐,真抓實干,遏止重特大事故,減少人員傷亡,努力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的好轉,為開創職工安全健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的新局面努力奮斗。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羅云教授,憑借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論造詣,對安全生產“五要素”做了深刻的闡述,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前提和安全生產的現狀,提出了許多頗為有益的見解,感謝作者“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情懷,希望本書能有助于讀者增進對安全生產內涵的理解。
本書圍繞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推動的安全生產“五要素”工作展開論述,講述了中國安全生產的發展戰略。第一章對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形勢及現狀做了簡要系統的分析。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對每個要素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及問題、發展目標、發展對策進行詳細論述。
本書可作為各級政府領導及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各級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理解安全生產“五要素”及推動實施安全生產“五要素”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