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側管理(DSM)在全球已有約40年的實踐,中國從20世紀19年代引進之后,隨著電力工業發展、供需矛盾變化以及可再生能源超高速發展,DSM已發展到DR(電力需求側響應)新階段。面對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技術發展及低碳能源和電力轉型加快,本書創新性提出了DSM將由DR向供需耦合發展。本書梳理了DSM在全球發展歷程,并從能源(電力)、經濟、環境之間的平衡性、電力體制特點、全社會用電水平、電力供需特點、電源電網特點、需求側用電特點等6個方面,對中國DSM起源、變革緣由、方向做了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分析了在DSM向DR再向供需耦合方向變革中,能源側、電力供給側和需求側各自變化及相互融合程度,以及對能源、經濟、環境中十多個要素的影響。
1.立意新。以電力需求側管理在能源、電力轉型新形勢下如何促進電力低碳發展為主線,賦予了DSM新的內涵和外延,并將DSM與DR有機融合,從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多方面分析探討如何利用DSM新的發展框架解決中國電力新形勢下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2.結構新。主要是指編寫了全書導讀。我們一方面需要節省讀者的時間,讓他們看到書的全貌,將書的主要形成過程、難點及解決思路呈現給讀者,讓讀者產生共鳴;另一方面,將核心思路、主要內容放在全書導讀中,也符合人的學習習慣,不會產生思維斷層,讓需要的書籍去到喜歡它的讀者手中去。
3.系統觀。一方面從時間維度去梳理DSM背景源起,發展階段、新的政策要求和定位、內涵拓展;另一方面從空間維度去梳理DSM發展的四個動力維度,分別是經濟維度、環境維度、能源維度和電力維度。
4.細節觀。對多個易混淆名詞釋義、名詞與名詞的關系進行了解讀。比如美國DSM現狀分析中,厘清了需求側管理(DSM)與需求響應(DR)的區別,以及從DSM到DR的政策演變,分析了即便是不同時期相同的政策,對DSM和DR都有不同的內容規定,為二者后續的發展埋下了不同的政策伏筆和邏輯演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