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木取火的人類如何一步步走向交易?曾經繁榮的文明因何沒落?為什么工業革命誕生于潮濕多風的英國,而不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法國?科學家曾預言的資源枯竭為何從未真正發生?而經濟發展正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人類的確找到了通向文明的鑰匙,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此乃何物。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水源、土壤、礦物、氣候……然而,蕩氣回腸的歷史終究使我們認識到,創新力才是應對種種挑戰的關鍵。
1903年,《泰晤士報》曾寫到嘗試開發飛行器是浪費時間,而僅僅幾周后,萊特兄弟試飛成功。1920年,《紐約時報》曾稱制造火箭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49年后美國人登上月球之際,他們為自己的錯誤深表遺憾。1949年,作為電子計算機的共同發明人,約翰•馮•諾伊曼在評論該發明的未來時說:“目前看來,我們的計算機技術已經達到了極限。不過我還是得對發表這樣的言論保持謹慎,因為5年后再聽可能就會相當愚蠢!
人類的創新力不同于有限的資源,它可以不斷地擴張,并自我革新。本書作者拉斯•特維德以宏大的筆法寫出人類發展歷程中,創新力的誕生、發展、起落,以及如何利用創新力解決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既溯本逐源,又立足現在,給予指引,以贏得未來。